组织部
 部门首页  部门简介  主题教育  党史博览  规章制度  党内法规  党务问答  下载专区  在线投稿  学习视频  学校首页 
最新公告: · 关于做好2021级新生党员资格审查工作的通知    09/16      · 关于开展2021年9月份“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通知    09/14      · 学校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圆满落幕    09/03      · 关于开展2021年8月份“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通知    08/19      · 我校两名青年教师赴东西湖区挂职    07/13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学习参考>>正文
2017年人才工作篇:汇聚起人才强国的磅礴力量
2017-12-25 09:38   审核人:

 

   “别了,波士顿!你好,科学岛!”哈佛大学八位博士后回国创业的故事,一时占据着众多媒体新闻报道的头条。
  2017年,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标注了新的刻度。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磅礴蔚起,一批顶尖人才和世界级创新成果涌现出来,提升了我国在全球创新版图的位势。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党的十九大对人才工作进行了新定位、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新任务,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的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这标志着中国人才事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迎来又一个新的历史机遇。
  放权松绑,有效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改革”按下快进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今年9月召开的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经验交流会强调,要不断把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吹响了继续深化改革的集结号,彰显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深化改革的核心是放权松绑。“放”出人才活力,很关键的一环是“放”活用人主体。各地区各部门勇于自我革命,积极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消除对用人主体的过度干预,用政府减权的“痛”,换取人才创业创新的“爽”。中央编办开展编制备案制管理改革试点,推动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人社部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自主开展职称评审。教育部等五部门进一步向地方和高校放权,给高校“松绑减负”,让学校拥有更大办学自主权。江苏、湖北、青海等地创新事业单位特设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引进急需高端人才不受编制总量和结构比例限制。黑龙江将科研经费预算调剂权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劳务费比例不再受限。
  人才的呼声就是改革的方向。针对人才评价“三唯”等问题,2017年1月,《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正式出台,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导向,对人才实行分类评价,论文、外语、计算机不再是衡量人才的“硬杠杠”。3月,《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印发,剑指禁锢事业单位已久的体制内外壁垒,让很多“研有余力”的专技人才彻底放下思想包袱,政府、企业、智库融合的人才流动“旋转门”正在变成现实。科学研究需要长期稳定、没有后顾之忧、有利于潜心钻研的环境,首批“万人计划”科学家工作室应运而生。多个部门合力支持工作室建设,创新科研投入机制,以人为核心,而不是以项目来开展科研评价和支持,赋予科学家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让科学家能够坐得住“冷板凳”。山西对应用型人才职称评审取消论文限制性要求,专利成果、项目报告等成果均可作为评审依据。河北明确事业单位专技人员到企业挂职或者参与项目合作期间,与原单位在岗人员同等享有参加职称评审、项目申报、岗位竞聘、培训、考核、奖励等权利。
  放权松绑,激发用人主体积极性,让人才创新创业更为迅速便捷,“才富”变为财富的通道更为通畅,释放了广大人才的创新活力。从“墨子号”遨游太空到“中国天眼”落成启用,从解答“圆珠笔之问”到建设港珠澳大桥,亿万人才在各行各业各展其长,成为筑梦中国的生力军。
  以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今年2月,杨振宁、姚期智两位世界著名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引发社会关注,对海外人才归国产生示范效应。“怕再不回来就晚了!”“不想当祖国发展的看客!”拥抱“中国机遇”,投身“中国梦”,成为众多海外人才的共同选择。
  2017年开展的全国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16年底,国家“千人计划”共引进海外人才6089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265.1万人,我国迎来了最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回国人员结构从“高精尖”向多层次扩展,从业领域从科研向创业、公共服务等多元化扩展,全方位“登陆”。
  人才政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人才优待政策不断落地。2017年4月1日起,全国统一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进一步破除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体制存在的职能交叉分散、管理多头、沟通不畅等障碍。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坚持标准、优化结构,实施精准引才、靶向引才。2017年,首次对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遴选工作统一部署,统一标准、进度和要求。590人和47人分别入选了第13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和创业人才项目。一年来,各地细化人才居留、社保、户籍、子女教育等便利措施,用贴心服务向海外人才敞开胸怀。
  引进人才、使用人才,本质是引进智力、使用成果,把人才的创造性劳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年来,不少地方积极探索柔性引才方式。深圳在波士顿、西雅图等地建立7个海外创新中心、4个高层次人才联络处,支持人才离岸创业,打造引才“飞地”,并设立了首个法定人才日。广西采取顾问指导、短期兼职、技术联姻、服务外包、退休返聘、人才租赁等形式,吸引“星期天工程师”。贵州、江西等地打好“乡情牌”,吸引本省人才回乡创业。
  对于人才来说,事业就是感召力,环境就是吸引力,服务就是凝聚力。2017年,各地拼环境、比服务,营造拴心留人、人在心在的良好氛围。浙江提出,当好服务人才“店小二”,人才有需要,“随叫随到、服务周到”。河南进一步统筹广聚英才与本土育才“两种资源”,把众多的人口转化为人才优势。人才在基层一线建功立业,基层联系服务人才最直接,一些城市采用配建、采购等方式,建设或储备一批人才公寓,让人才安居乐业。江苏实施千名青年企业家接力计划,对“创二代”进行专项培养培训。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奖励等方式,吸引猎头公司开展各类引才活动。落户降门槛、买房有补贴、创业给政策……今年以来,武汉、长沙、成都、西安等十多个城市,先后出台了力度罕见的人才引进政策。激烈的“抢人大战”、诱人的“留人政策”凸显出我国城市竞争逐渐从侧重拼产业、拼招商,跃升到了更重拼人才、拼引智的新拐点。
  服务中心大局,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是人才工作的使命和价值所在。各地各部门立足民族复兴伟业,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一带一路”、脱贫攻坚、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对接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工程,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相关人才支持措施,创新人才工作服务发展政策,人才优先发展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
  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北京、上海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与战略定位相结合,打造国际一流人才高地。国家发改委举办“一带一路”研修班,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人才培训。国资委选派优秀人才到中央企业在沿线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中锻炼。京津冀三地联合编制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研制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人才举措。围绕国家战略凝聚人才、培育人才、发现人才,既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造就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大军,也为广大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事业平台。
  助力决战脱贫攻坚。“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本着既要“授人以鱼”,又要“授人以渔”的原则,2017年,中组部协调有关部门,选派364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到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研修;实施“三区人才计划”,近8万名教育、卫生医疗、科技、社会工作和文化人才奔赴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开展服务。中组部、人社部、卫生计生委继续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援藏活动,受援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中组部组织院士专家以“服务革命老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精准扶贫”为主题,赴革命老区开展咨询服务活动。“三支一扶”计划招募2.8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等服务,其中到中西部地区的占比达82%。第17批博士服务团共选派396名成员赴西部地区服务锻炼,规模为历年之最。湖南省选派4000多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一线开展创业式扶贫。贵州启动“三年行动方案”,提升基层医疗保障助力脱贫攻坚。
  支撑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与产业对接越精准,人才工作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发展就越有效。江苏同步制定产业规划与人才规划,同步绘制产业地图与人才地图,同步投入产业资金与人才资金,同步培育特色小镇与特色人才,打造一批“产业+人才”特色小镇。浙江依托特色小镇建设,形成大数据、基金、机器人等产业人才集群,设立省股权交易中心“国际人才板”,为海外人才提供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各地还积极实践“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项目,形成一个产业”的理念,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信息链深度融合。
  加强政治引领,系牢党联系服务专家的“红色纽带”
  2017年8月,57位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等的总指挥、总设计师、首席科学家和项目负责人,受党中央、国务院邀请到北戴河休假。这张写满尊重、关心、爱护人才的邀约,已经持续近20年,彰显了我们党尚贤爱才的真挚诚意、广纳英才的博大胸怀。
  2017年5月,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意见》,指出对专家要“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成为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制度遵循。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教育团结引导广大专家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聪明才智。
  青海省在“两弹一星”精神的诞生地——原子城建设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基地,教育引领专家人才发扬“两弹一星”精神,真情奉献高原。湖北组织专家奔赴革命老区红安,瞻仰烈士陵园,坚定专家理想信念,激发专家爱国热情。各地通过选专家担任“两代表一委员”,邀请专家列席重要会议和参加重大活动,对优秀年轻专家予以重点培养,推荐优秀专家到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任职等,增强专家成就感、归属感、获得感。
  联系服务专家工作贵在用心用情。四川建立日常服务制度,将首批150余名特殊一线岗位人才纳入享受特约医疗待遇范围,并建立健康体检、优先就诊、重大疾病报告等制度。大连市探索建立“鸿雁联盟”人才咨询服务机制,打造党委联系服务专家新模式。厦门创新“白鹭英才卡”便捷服务模式,专家凭卡可快速办理出入境、通关、养老保险、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38项优惠政策。
  搭建事业平台、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是联系服务专家的落脚点。深圳以市场化运作方式设立80亿规模的人才创新创业基金,为初创期、种子期人才项目提供金融支持。上海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行政执法,撑起专家人才创新的“保护伞”。浙江针对人才初创企业“缺少弹药”的实际,大力推行创新券、创业券,形成人才点单、市场接单、政府买单的服务模式。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c)武汉轻工大学党委组织部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邮编:430023 电话:027-83955542 传真:027-83955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