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
 部门首页  部门简介  主题教育  党史博览  规章制度  党内法规  党务问答  下载专区  在线投稿  学习视频  学校首页 
最新公告: ·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拓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校党委二届七次全会暨2024年学校发展务虚会开幕    08/24      · 学校2024年中层正职及以上干部大学治理能力提升培训班圆满结业    08/03      · 学校2024年中层正职及以上干部大学治理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    07/30      · 学校举行2024年“两优一先”表彰大会    07/01      · 校领导“七一”前夕走访慰问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    06/30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党建实事>>正文
【国内要闻】《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真金白银”
2017-03-20 14:45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场内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履行神圣职责,场外亿万群众感受求真务实。总理近1.8万字的报告回顾去年成绩、部署今年重点工作任务,务实求真,内涵丰富。怎样读懂读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各行各业有自己侧重的热点和评判,笔者认为只要全面把握报告涉及的增长目标、发展动力、民生实惠、干事创业这几个干群普遍关心的问题,就可以真切感受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所蕴藏的“真金白银”和沉甸甸的分量。
  增长目标低不低?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设定为6.5%左右,这样一个速度低不低?对此,各方十分关注。
  经济增长速度是一项综合性、基础性指标,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尤其是这几年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外经济预测机构总在分析预测中国经济增长何时筑底。因此,每年《政府工作报告》所确定的年度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就是一个风向标。在各方艰苦努力下,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74.4万亿元,增长6.7%,名列世界前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中国经济运行能够缓中趋稳、稳中向好,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绩。
  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目标是增长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这符合各方预测,与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及市场预期比较吻合,也是符合经济规律和客观实际的一次主动下调。
  自2013年本届政府履职以来,经济增速分别为7.7%、7.5%、6.9%,6.7%,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中国经济增速是在经济总量超过60万亿元的高基数上取得的。现在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的增量,相当于5年前1.5个百分点、10年前2.5个百分点的增量。2016年尽管中国经济增长为6.7%,但已栖身世界仅有的两个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的“大国俱乐部”。
  今年设定6.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一是因为总量基数已经较高,经济规模越大,增长难度必然随之增加,经济增速逐步放缓符合客观规律,2017年的6.5%与2016年6.7%的经济增量相当;二是未来几年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即实现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三是稳中求进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和方法论,保持这样一个增速,经济增长既不会失速,又能稳住大局,有利于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四是稳增长主要是为了稳就业,这一增长速度可以满足新增就业的需要;五是保持这样一个速度还有利于引导市场预期,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更加集中精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与各方面需求升级相适应、加快推进结构优化升级、防范经济金融风险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6.5%的增长速度不仅继续领跑世界经济,中国的经济结构也正在不断优化和提质增效。去年,我们物价平稳,工业企业利润由负转正,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大幅下降,就业增长超出预期,民生继续改善。特别是经济结构加快调整,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主要拉动作用,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51.6%,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农业稳中调优,粮食再获丰收;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开展,新动能正在撑起发展的新天地。
  只要稳住了增长速度,就稳住了宏观政策、经济环境和市场预期。新的一年,在保持6.5%的增速下,我国经济结构必将进一步优化,经济必将继续乘风破浪并当好世界经济的发展引擎。
  发展动力足不足?以改革创新引领转型升级
  其实,实现高基数上6.5%左右的增长并不容易。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增加了意味深长的一句,“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这预示着党中央对实现经济稳中向好的信心和决心。实现这一增长目标,动力来自于改革。
  总理指出,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继续用改革的办法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去年在钢铁、煤炭两大行业去产能工作上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今年还要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同时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其他如有色金属、建材、船舶、炼化等产能过剩行业,也要有序推进去产能。还要努力补短板,以加大补短板力度,加快提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创新发展、资源环境等支撑能力,开拓经济增长的更大空间。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经济工作的新命题,深化“三农”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可以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要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通过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抓好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大力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把经济社会领域的巨大发展潜力充分释放出来。开放也是改革,今年面对国际环境新变化和国内发展新要求,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动力也来自于创新。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30多次提到“创新”。在部署今年经济工作时,报告专门辟出一节谈“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报告指出,“实体经济从来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型升级”。我国实体经济要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就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和继续营造浓厚的“双创”氛围。
  在第四次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之际,中国不仅要迎头赶上,还要在诸多领域起到引领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的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要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的蓬勃生机。要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还要推动“互联网+”深入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支持和引导分享经济发展,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众生活。还要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鼓励大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要让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使得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竞相迸发。
  人才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至为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参加的首次分组联组会上强调,我国广大知识分子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多作贡献。要加快形成有利于知识分子干事创业的体制机制,遵循知识分子工作特点和规律,让知识分子把更多精力集中于本职工作,把自己的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实施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广聚天下英才,成就创新大业。
  当然,经济增长的动力也来自于适度扩大需求。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也作出政策安排,拟通过完善政策措施,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相适应、消费升级和有效投资相促进、区域城乡发展相协调,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潜力。
  难点痛点破不破?提高政策预见性精准性有效性
  在通往人民大会堂主会场途中有一条百米长的“部长通道”,从去年开始,各位部长要回答中外记者关注的各种热点问题。它们汇集民生诉求,也是当前经济生活中的难点痛点,涵盖学区房、交通拥堵、大城市房价、雾霾治理、食品安全、汇率波动、企业税负等。
  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回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他指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地区经济走势分化,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在环境保护、住房、教育、医疗、养老、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人民群众还有不满意;少数干部懒政怠政、推诿扯皮,一些领域腐败问题时有发生,有些改革举措和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对此,报告指出,今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切实提高政策的预见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今年的财政赤字率保持3%的安排不变,财政赤字比去年增加2000亿元。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也将突出重点、有保有压,加大力度补短板、惠民生。比如,针对企业税费负担仍然过高的呼吁,去年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已降企业税负5700多亿元,今年全年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与此同时,各级政府要过紧日子,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要挤出更多资金节用裕民。
  今年要促进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今年金融政策的另一着眼点是防风险,所以,政府更加关注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求控制好货币“闸门”,强化金融监管,有序化解处置突出风险点,筑牢金融风险“防火墙”,坚决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在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工作中,报告着眼于改革深化。比如,在去产能上,是抓住清理“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不为一时市场价格波动而让过剩落后产能死灰复燃,更多地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有效处置“僵尸企业”,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还要及时拨付奖补资金,妥善安置分流职工,确保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去房地产库存,要因城施策,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加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降成本则应着力于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用能、物流等成本,大幅降低企业非税负担等。
  在破解难点痛点问题上,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守住金融安全、民生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底线,确保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在稳的前提下深入推进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敢于啃“硬骨头”,努力在关键领域取得新进展。
  惠及民生实不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今年总理在报告中收获掌声最热烈的一次,是他提出“今年网络提速降费要迈出更大步伐,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降低国际长途电话费”。这是实实在在惠及民生的一件实事。去年的国务院常务会就不止一次讨论过电信资费问题。
  通读《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许多工作安排都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体现了人民政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就业问题上,今年高校毕业生79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就业压力超过以往。总理在报告中安排总量经济指标时,指出今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比去年增加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5%以内。为此,今年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突出更加重视就业的导向,通过实施好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基层成长等计划,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还要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加大就业援助力度,扶持城镇困难人员、残疾人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
  在教育改革上,今年要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办学差距;继续扩大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招生规模;提高博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在医疗改革上,今年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扩大用药保障范围;还要在全国推进医保信息联网,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签约服务要扩大到85%以上地市。
  在社保改革上,要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稳步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等等。
  针对近几年群众最为关切的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问题,总理在报告中指出,要铁腕治理,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报告明确了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的下降指标,要推进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下降。为此安排了专项措施定标定点定责任,并严格环境执法和督查问责。
  “民生是为政之要,必须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总理如是说,他要求,“把发展硬道理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c)武汉轻工大学党委组织部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邮编:430023 电话:027-83955542 传真:027-83955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