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克冰在抗战期间曾长期在冀西战斗生活,先后任冀西游击队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新十一旅政治部副主任等职,曾创建冀西游击队第四、第五大队,并率领游击队转战太行山,参加过多种形式的对敌斗争,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战争年代,在冀西一带提起“杨大姐”,几乎无人不晓。
1983年9月22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的杨克冰,重访太行老根据地赞皇、临城等县。杨大姐先到赞皇县,该县县委负责同志,向杨大姐汇报了革命根据地的巨大变化,杨大姐听后非常高兴,当即兴致勃勃地品尝了社办企业加工的红枣。汇报结束后,杨大姐从口袋里掏出钱交给社办企业的负责人下账,当时县和公社负责干部都拒绝收钱。杨大姐严肃地说:“品尝罐头主要是为我办的,钱应我出。咱们八路有一条纪律,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哪有白吃的道理。”社办企业的同志无奈只好把钱收下。
9月23日,杨大姐由赞皇县来到临城县,当她从县委领导口中得知老根据地赵庄公社人均收入只有70多元,个别群众尚未解决温饱时,她的心情十分沉重。第二天,她去石城、赵庄两个公社看望老区人民,出发时嘱咐秘书,为了减少群众麻烦,要从招待所带上干粮。临城县委领导说:“不要带干粮了,到公社吃饭吧。”杨大姐执意不从,让秘书专门从县招待所买了一大包馒头和包子。
上午到了石城公社,杨大姐先听取了公社领导和村干部的汇报,走访了1938年她和杨秀峰、郭峰等同志住过的旧居,慰问了战争年代的老党员、老干部。11点多钟,公社干部说什么要留她吃午饭,杨大姐坚辞不用。为了赶路,多看望几个地方,一行又驱车直奔赵庄。从石城到赵庄七八十里山路,走了约两个小时,到达后已是下午一点多钟。公社早已安排好了午饭,但杨大姐表示:要吃自己带去的干粮,并告诉大家,老八路的作风不能忘。此话使在场的人深为感动。
赵庄村的群众听说杨大姐到来后,不约而同地出门迎接。一位白发老人拉着小孙子介绍说:“这就是当年抗战时领导咱们村打鬼子的杨大姐。”另一位老年妇女说:“想当年打鬼子时,杨大姐不到30岁,现在头发都白了,但心里还想着乡亲们。”杨大姐见到六七十岁的老人,格外亲切,她一一叫出大家的名字,并询问生活情况。
深山区的人家,不少都有石台阶,当年杨大姐上石台阶如走平地,但此时毕竟是75岁高龄了,上台阶经常需要有人搀扶。尽管这样,杨大姐还是坚持走遍了赵庄、虎道两个山村的老房东、老村干部和老民兵的家。随从杨大姐访问的人说:“杨大姐生活太简朴了!身体太累了。”杨大姐却说:“太行山是个穷地方,冀西山区更苦。从这里出来的干部大多数养成了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的作风,这个作风好,能和群众打成一片。进了北京城多年,杨秀峰等老同志都保持艰苦奋斗、生活节俭、工作认真的作风,从未改变,我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一些老乡拿出当地的特产,如核桃、栗子、柿饼、小米,说要送给杨大姐,但杨大姐一一谢绝。
杨大姐重访太行老根据地,给老区人民群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当地群众纷纷说:“40多年过去了,职务高了,人变老了,但严于律己、艰苦朴素、克己奉公、关心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仍和战争年代一样,没有改变,她还是当年的杨大姐。”